作为江南文脉的典型代表,近代民族工商业发祥地、“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无锡地方发展史料极具价值和典型性。近期,几十年如一日倾心搜集、收藏无锡地方文献史料的张建清先生走进华东师范大学当代文献史料中心,带来了精心搜集整理的史料1万余卷,合计100余万页无锡民间史料和地方志书,内容涵盖社会经济和民生各个层面。
2023年12月8日,“张建清无锡地方文献史料数据库”合作共建签约仪式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举行。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张建清先生,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以下简称“社研院”)院长孟钟捷、教育发展基金工作办公室主任任开蕾等相关职能部门和社研院领导及部分师生出席仪式。
张建清受聘为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当代文献史料中心无锡地区史料专员”。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专为推进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当代地方文献史料抢救和利用工作而设立的“当代地方文献史料建设基金”再次收到富有情怀的企业家的慷慨捐赠240万元。
孟钟捷在致辞中表示,地方文献史料的抢救与数据库建设是基于各方共有的家国情怀和实干兴邦理想而达成的一个盛举,大家共同从事的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孟钟捷同时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和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以下简称“社研院”)郑重承诺,华东师范大学和社研院专业团队将秉持对历史和真知的敬畏之心支持和认真推进地方文献史料建设工作,并规范高效地利用善款。
社研院常务副院长姚昱代表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与张建清先生签署“张建清无锡地方文献史料数据库”合作建设协议。姚昱在讲话中回忆起自己从大学时代起与无锡结下的不解之缘,谈及无锡的城市精神与文化底色,以及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企业家的实干精神。他说,通过挖掘深耕地方史,我们得以了解到各行各业的人,如何通过奋斗,让近代中国摆脱当初的困顿走上发展的道路,以史明鉴极具价值。他对未来的高效顺畅合作充满期待。
历史学系党委书记、社研院副院长瞿骏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充分肯定了无锡地方史料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他说,华东师范大学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发展江南文明史通史,并在这个领域做好社会服务。张建清先生是孙冶方基金会理事,1925年孙冶方作为中共无锡党支部书记,组织支援五卅惨案发生后上海工人的反帝爱国运动,在将近100年后的今天,我们为抢救和整理近现代江南文化的史料相聚一堂,可以说也是沿着孙冶方的足迹继续前行。当代地方文献史料的整理可谓正逢其时,必将结出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硕果。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副院长、当代文献史料中心主任满永深情回顾了与张建清先生的联系和合作过程,并向参与仪式的嘉宾介绍了当代文献史料中心的基本情况,
张建清先生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从事无锡地区史料搜集的缘起与心得,他的发言朴实真挚,感人至深,他说,“我和妻子节约生活开支,尽量把家庭收入投放在档案的收集上,不是为了任何经济目的,只是想尽自己最大努力留住一点历史痕迹,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依据。促成今天这样一个圆满的结果,这是我的大幸,更是这批资料的大幸。”
仪式结束后,与会者在社研院领导及师生陪同下来到当代文献史料中心进行实地参观。
实地走访
当代文献史料中心
据粗略统计,社研院当代文献史料中心已搜集整理社会主义历史文献史料500余万件,其中包括涵盖20余个省,250余县市区的中文文献200余万件;涵盖30余个国家的外文文献300余万件。文献史料中心常年组织海内外史料搜集工作并开展常态化整理工作。当前已开发了一套“当代文献史料数据库”,供海内外学者依托史料进行学术研究,并以整理出版的形式推出了大量文献史料集,产出了诸多在国内外学界都享有盛誉的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