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5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当代文献史料中心第31期当代文献史料沙龙在闵行校区图书馆主楼1209会议室举行。本期沙龙特邀牛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系(AMES)研究员张宁博士主讲,主题为“口述史研究中的学术伦理与‘情感’问题”,沙龙由历史学系冯筱才教授主持,校内外相关专业的师生参与了本期沙龙。
沙龙伊始,张宁强调了学术伦理在口述史实践中的重要性。她特别指出,国际学术界目前对于涉及到个人及其信息搜集的研究项目,仍旧存在严格的研究伦理(research ethics)批准的申请、年度汇报与审核的程序。她从自身实践经验与结果出发,认为从长远来看,研究伦理不仅保护了口述参与者们,也保护了研究者,更是保护了研究者所在的研究单位。她还强调了“口述作为方法”、“口述史料”和“口述史”的差别,并指出其实田野的整个过程都值得记录下来,并可以贡献于中国口述史的方法与理论建设。目前,越来越多的当代史研究者在使用访谈获取史料,中国当代史研究者们可以成立自己的口述史协会并建立自己的研究伦理规范与口述指南。从长远来看,这可以让中国的口述史实践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与对话。
接着,张宁博士结合自己所作的缅北地区历史及其参与者的课题研究,指出口述史首先要做的便是重建历史事实并追求接近真相。张宁展示了历史亲历者们在保存历史资料、分享个体经验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强调了他们接受访谈所面临的政治性、情感性、道德性和意义感挑战。此外,她还讨论了处理敏感信息、保护受访者隐私以及建立信任关系的重要性,并表示应当慎重处理他们经历的敏感事件、创伤性经历以及历史评价问题等。如果平衡好“保障口述者权益、尊重受访者意愿”和“重建历史事实、还原历史真相”之间的关系,口述历史相当于历史研究者和历史亲历者们共同“协商”一段历史。最后,张宁博士强调,田野中,访谈者与口述者并不是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主被动关系;影响访谈的因素有很多,她的经验不可照搬,研究者应该从自身口述实践中总结方法与理论建设。
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结合自身专业和研究方向与张宁老师展开交流。冯筱才教授对主讲人张宁老师表示感谢和敬意,并就如何甄别口述访谈所得中的真实信息等问题同张老师展开探讨。他指出,历史研究的根本是人的问题,对当事人进行口述访谈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很好地进入当时状态与历史语境,更可以开阔研究者本身的学术视野。辛逸教授则与张宁老师就口述史研究和历史研究中的“历史真实”问题进行讨论。张宁老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回应,讲座在热烈友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